网站首页 数据动态 RCEP 东北亚 文化使者 丝路内参 国粹艺术 陕西书架 中心简介
网站首页 >> 丝路内参
丝绸之路上的世界遗产,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  
 
 
 
 
 
 
 
 
 
丝路中心
 
阅读4126
陕西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
网络
2021-08-06
 
 
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迹位于阿富汗中部巴米扬城北兴都库什山区海拔2590米的小河谷中,考古遗迹主要以巴米扬石窟群为主。2003年,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迹,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属于濒危遗产。
2003年的巴米扬巴米扬地处丝绸之路上,是往来欧洲、波斯、中国和印度间的商队途经之地,当地曾有数所佛教寺院,是宗教、哲学、希腊式佛教艺术中心。
从2世纪到9世纪伊斯兰教教徒入侵,这里曾是佛教的一个宗教地点,众多僧侣住在巴米扬山崖上凿出的小山洞里,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苦难造就艺术,有些僧侣在居住的山洞里,加添了宗教雕像和精美、色彩鲜艳的壁画。
他们最傲人的成就,即以浮雕的手法从整片岩壁中分别凿出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释迦牟尼像与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应身佛像(应身佛,佛的三身之一,也称为应身),而后者又被认为是现今世上最高的立佛。
围绕在这两座大佛像周围的洞穴超过上千个,这些洞穴与敦煌千佛洞内一样,都是覆顶的壁画、大小不一的泥塑或石雕佛像。
现今的文化艺术学者皆认为巴米扬佛教遗址的艺术揉合了印度、波斯及残存希腊、罗马影响的犍陀罗风格,而且还是中国岩雕,如敦煌石窟之原型。
巴米扬石窟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分别开凿在东段和西段的两尊高大的立佛像,两尊大佛相距400米。一尊凿于1世纪,高37米,身披蓝色袈裟,俗称“东大佛”;一尊凿造于5世纪,高53米,着红色袈裟,俗称“西大佛”,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两尊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上面的平台可以站立百余人。
巴米扬是连接印度、西亚与中亚的交通要道,东西方文化都在这里交汇,因此它也是佛教东传的历史见证。当年的大唐高僧玄奘大师从长安到印度取经,就曾途经此地,为巴米扬大佛的壮观而赞叹。

在《大唐西域记》里他将此地记为“梵衍那国”,他写道:“……伽蓝数十所,僧徒数千人,宗学小乘说出世部。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四五十尺,金色光耀,宝饰焕烂。东有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伽南东有石释伽佛立像,高百余尺,分身别铸,总合成立。”书中所描绘的庙宇与雕像应该就是指今天的巴米扬大佛和石窟群。
上世纪70年代热闹的巴米扬山谷,远处是西大佛,近处是市场巴扎和咖啡馆。
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时,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向世人展示了从公元1世纪至13世纪期间以古代巴克特里亚文化为特征的艺术和宗教发展。正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佛教艺术的干达拉流派兼收并蓄了各种文化影响。这一地区汇集了大量的佛教寺院、庙宇,以及伊斯兰教时期的防御建筑。此遗址同时也见证了塔利班政权无情摧毁两尊立佛像的暴行。

巴米扬大佛历经战火沧桑,记录在案的大规模破坏,就有四次。第一次发生在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军队征服中小亚期间;第二次是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大军挥师南下,巴米扬石窟在这次战火中被毁坏得面目全非;第三次是19世纪的帝国主义殖民战争中,英军炮击了巴米扬大佛,从此大佛满目疮痍,肢体残断。
最没能料到的是2001年3月12日,塔利班政权不顾联合国和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和巨大压力,动用大炮、炸药以及火箭筒等各种战争武器,对巴米扬大佛进行了残酷的轰炸,爆炸声持续了三四天,最终摧毁了巴米扬大佛在内的所有佛像。
巴米扬佛像群如今一片凄凉。在山崖下看到的只是佛像形状的石窟和佛像的残骸,石窟外到处是碎石和黄土块。
在大佛惨遭毁坏后,国际社会一直在设法努力,试图将被炸成废墟的巴米扬大佛重新修复。
从2001年至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巴米扬遗迹规划了浩大的保护、修缮工程项目,制定了耗资达3000万美元的重建计划。但重建工作实际操作起来举步维艰,诸多努力皆因资金、技术、能源以及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
2015年6月,中国旅行家《侣行》团队,利用先进的建筑投影技术,成功对53米高的大佛进行了光影还原。
当巴米扬大佛影像穿越时空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时,1000多名在现场的当地民众同时鼓掌欢呼,并在佛像前唱歌跳舞,庆祝这一时刻。附近的孩子纷纷赶来观看,持枪军警也拍照留念。有些老者甚至泪流满面,激动地说,这就是他们以前看到过的佛像。

事后,中国团队将价值10万美元的整套光影设备赠送给了当地政府,帮助他们每年都把大佛影像呈现给当地民众。
今年3月8日到9日,在阿富汗中部巴米扬省,当地群众发起了名为“与佛共舞之夜”的活动。数百位当地群众提着灯聚集在佛窟脚下,以此纪念被塔利班政权炸毁的大佛。
3月11日,巴米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文纪念巴米扬大佛被炸毁20周年,文章认为巴米扬大佛被毁的悲剧使全球认识到保护濒危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关于我们 - 组织架构 -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4 qin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复制/镜像 技术支持:陕西昱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陕ICP备15011396号-15 联系电话:13087593810
陕西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是经由陕西省民政部门批准的从事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探索、交流合作、创新发展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接受陕西省文旅部门业务指导。中心智库拥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和高级顾问。目前,已吸纳40余家单位作为中心聘请理事成员,已与30多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人文经贸往来。